王新華(左六)生前和120急救指揮中心的同事們合影。周口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供圖
□本報記者方化祎李昊
1月6日9時30分左右,一輛白色救護車駛入周口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停車、熄火,等待醫(yī)護人員救援,一切似乎都和日常一樣。不同的是,車上載著一名特殊的患者,他叫王新華,是這所醫(yī)院120急救指揮中心主任,也是這輛救護車曾經的駕駛員。
多少次,他駕駛著救護車沖向火線,直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
多少次,他和同事與時間賽跑,為病患架起生命的橋梁。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為了3500名群眾的安危,為了更多人的安全與健康,王新華第一次成了救護車上的病人,并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抗疫路上。
1月3日15時“我是老黨員,不帶頭咋行”
時間,回撥到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熱烈的節(jié)日氛圍還未退去,古城淮陽一片平靜祥和。王新華和很多人一樣選擇了待在家里,一邊享受剩余的假日時光,一邊思考怎么處理搬家事宜。
“丁零零……”急促的手機鈴聲打斷了他的思緒。電話那頭是醫(yī)院院長楊琛。“新華,來活兒了!區(qū)疫情防控指揮部剛剛發(fā)來通知,太康縣發(fā)現2名核酸初篩陽性人員,家就在淮陽!”
“具體哪個地方?”
“四通鎮(zhèn)草集村。流調顯示他倆是夫妻,近期到過禹州,還在四通鎮(zhèn)加油站停留過。醫(yī)院要抽調50多名醫(yī)護人員、2輛救護車到四通鎮(zhèn)做核酸采樣,除了草集行政村的近3000名村民,還有部分流調重點人群,總數約3500人,下午5點出發(fā),你準備一下。”
“收到,保證完成任務!”
急匆匆走出家門,王新華馬不停蹄趕往醫(yī)院。這個55歲的豫東漢子,1986年退伍安置到周口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由于在部隊養(yǎng)成的習慣,干什么事都雷厲風行。
調配負壓救護車、核對核酸檢測物資、清點醫(yī)護人員人數……準備工作一一就緒,唯獨在安排本次任務出車人員時,王新華有些猶豫。
急救中心有2輛負壓救護車。原本駕駛員牛威、李汝良的技術最好,把任務交給他們最放心,可牛威已經連續(xù)出車近1個月,完成支援沈丘疫情防控任務后前幾天剛解除隔離,還沒好好跟家人團聚便又讓他出去執(zhí)行任務,實在是不忍心。
“他考慮到我剛出隔離點,就把我換下來自己頂上了。”牛威回憶說,王新華還安慰他,“你孩子還小,連續(xù)1個月沒見了趕緊回家陪陪。再說我是老黨員了,關鍵時刻不帶頭咋行!”
當天17時,王新華與李汝良各駕駛1輛負壓救護車奔赴任務地點。
1月3日18時寒夜里的堅守者
經過1小時的奔波,一行人終于抵達四通鎮(zhèn)。50多名醫(yī)護人員分為兩組,一組30多人,留在四通鎮(zhèn)對重點人群做核酸采樣;一組20多人,跟著王新華駛向草集村。
此時,2名核酸初篩陽性人員的復檢結果還未公布,為避免可能存在的傳播風險,防止人員聚集,檢測人員按照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準備挨家挨戶上門采樣。
3個自然村、近3000名村民的核酸采樣任務,對這支只有20多人的隊伍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更關鍵的是,車上沒有檢測設備,為了盡快得到檢測結果,樣本必須在采樣4小時內送檢。
王新華對護士長祁慧中說:“你們放心采樣,我保證這些樣本都能及時送檢。”
“那天晚上風很大,冷得像刀子般刺骨。”祁慧中說,王新華和同事連續(xù)奮戰(zhàn),不斷將裝載核酸檢測樣本的采集箱運回醫(yī)院,直到核酸檢測采樣工作結束。
楊琛到村里查看情況時正好撞見王新華,吃驚地問:“老王,你咋來了?年齡這么大了能頂得住不,咋不讓年輕人上?”
王新華連連擺手,“沒事沒事,早就習慣了,前一陣子都是年輕人頂在最前面,也該讓他們歇一歇了。我沒問題,身體好著呢!”
檢測結束已是第二天凌晨。王新華將醫(yī)護人員送去隔離賓館,自己帶著最后一批樣本返回醫(yī)院,隨后又來到四通鎮(zhèn)街上,把另一組采樣人員和樣本依次送到隔離賓館和醫(yī)院。做完全部工作返回賓館休息時,天已放亮。
在短短13個小時內,王新華帶領同事在四通鎮(zhèn)3個村之間往返8次,在醫(yī)院和四通鎮(zhèn)之間往返12次,轉運50多名醫(yī)護人員及防疫物資,圓滿完成了四通鎮(zhèn)近3500名群眾的核酸檢測任務。
“為了能多轉運幾趟樣本,他比我們年輕人還賣力,‘禁水禁食’十幾個小時,忙得一夜都沒停下來。”卸樣本時,李汝良察覺到王新華臉上的疲憊,勸他“緩一緩”,但一眨眼的工夫,他又重新生龍活虎起來。
1月4日11時“閑不下來”的電話鈴聲
回到隔離點,短暫休息3個多小時后,王新華又忙了起來。
工作群里傳來了新的任務通知:昨夜,經過市疾控中心復檢和專家研判,2名初篩陽性人員被確定為1例確診、1例無癥狀感染者。作為涉疫地區(qū),四通鎮(zhèn)準備開展全員核酸檢測,他必須為下午的采樣任務提前做準備。
一邊遠程指揮調度車輛,一邊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準備防疫物資。4日14時,王新華駕駛救護車由醫(yī)院趕向四通鎮(zhèn)。
“走到半路,我們突然接到指令,原先的任務解除了,所有人原路返回醫(yī)院做核酸檢測。”李汝良說,檢測結束后大家都返回隔離點待命,直到這時王新華看起來還好好的,“現在回想,那時候他可能已經有些不舒服了,只是在我們面前一直強忍著。”
5日早上,王新華給妻子崔相麗打電話,讓她出門拿一些降壓藥。這是夫妻倆的最后一次見面,王新華遠遠地望著妻子,大聲喊:“你把藥放下吧,我要去隔離點,咱們不接觸了,你快回去休息。”
“中。”看著丈夫疲憊的樣子,妻子有些心疼。
這一天沒有出車任務,可王新華仍放心不下工作,堅持遠程指揮支援同事。他帶領的120急救隊伍僅有10名駕駛員和3名接線人員,服務的卻是淮陽區(qū)130多萬常住人口。
“每天撥打急救電話的人都很多,有時甚至會面臨‘無車可派’的情況,但是在他的指揮下,問題總能得到解決。”接線人員馬秀杰說。
“那一天所有人幾乎都接到了他打來的電話。”馬秀杰說,除了安排工作,王新華還叮囑他們注意自身防護,不可麻痹大意。
大家知道王新華最近事務多,勸他多休息。王新華卻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等忙完這段時間,再好好休息休息。”
沒想到,這一等就是永別。
1月6日10時燃盡生命余暉
5日下午天氣晴朗,王新華的心情也不錯,他報名支援鄭州鞏義的申請也被領導批準了。
去鄭州,他共有兩個目的:第一當然是支援抗疫,第二嘛,則是把前不久省里剛批下來的一體化檢測車開回來。
直到晚上,他還在隔離點興奮地跟每位親人通話:“明天9點,我就要去鄭州接新車啦!”
然而,這個世界上總有些離開讓人猝不及防。1月6日上午9時許,王新華倒在了隔離賓館的房間內。
第一個發(fā)現人是李汝良。“9點的時候我敲他的門敲不開,心里就有了不好的預感。從賓館前臺借了張房卡,沒想到推開門,發(fā)現王主任倒在門口,衣服穿戴整齊。”
救護車來得很快,卻沒能挽救他的生命。10時許,王新華被認定因勞累過度心臟病發(fā)作不幸離世。
當天下午,王新華朝思暮想的一體化檢測車駛入周口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停在了離他的辦公室不足50米的地方。
“新華,你走得太急了??!你要是能親眼看到新車該多高興??!”崔相麗撲倒在車前,忍不住淚如雨下。
兒子王海努力回憶著和父親最后的對話,“頭天晚上他跟我說,這車長,中心有A照的司機不多,穩(wěn)妥起見還是得自己去開。”王海說著說著眼圈泛了紅。
王新華生前常跟同事說:“因為工作原因,我們比很多人都更明白時間對生命的意義。我們爭取幾秒鐘,臨危的生命或許就能搶救過來;我們耽擱幾秒鐘,臨危的生命或許就失去了希望。”
37年來,周口市第一人民醫(yī)院120急救隊伍,接出診從未出現因車輛故障或車載急救物資不足等問題耽誤救治的事件。
“新華大哥是個一心撲到工作上的人,每次車子有什么問題需要檢測維護了,都會記在本子上逐條完成。每一輛車他都會去擦洗,別人搶他還不讓,倔得可愛。”李汝良說。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zhspmw.cn/chengshi/show-252-27071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責任編輯 / 詹云清